伴随北京城区日新月异的建设发展,首钢涉钢产业的搬迁调整,石景山正面临着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首都新城区转型的挑战。城市复兴进程中,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正逐渐的完善城市结构,重新给城市注入活力。
年初,我们接到石景山区晋元庄林带的景观改造任务。地块位于石景山游乐园西侧,面积约2.6公顷,周边遍布建成年代较早的居住小区。
基地现状参天大树林立,长势良好,冠大荫浓。如何最大限度将这些大树保留,树尽其用,这让我们既兴奋又深感困难重重。
基地几乎被高大乔木全部覆盖
经过对现场的多次实地勘察,我们保留了场地中约百分之九十的乔木类原生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硬质铺装与绿化的格局分布,与现状基本吻合。
平面图
变化硬质铺装的线型与材质,丰满整个景观骨架。
选择树形优美的原生树种,在节点处作为孤景树,与场地形态形成呼应关系。
伐去一些长势较差的树种,为整个绿地留出一些开敞的林窗空间。
杨树林荫道改造前后对比
北侧绿地入口前后对比
改造类项目的难点,来源于基地现状条件的复杂性及制约性。由于基本保留了良好的现状植被骨架,因此要想突出改造前后的景观差异性,必须在空间的重构和景观细节中寻找突破点。
最终我们用引领场地的一条红色的活力主线,贯穿南北两大地块,构建晋元庄林带的新景观特色,给原本老旧沉闷的绿地增添了新的活力。红色玻璃钢作为主要材料,结合木座椅、木廊架、木铺装等作一体化设计,给原本老旧沉闷的绿地增添了新的活力。
穿梭在场地之中的红色活力带
红色元素在铺装、坐凳、廊架空间中穿梭在公园中时隐时现
由于林带周边多为老旧小区,小区自身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因此基地的利用率非常高。居民在基地中已自发形成若干活动团队及活动习惯,如广场舞、健身、棋牌等。设计将保留绿地原先的使用功能,通过彩色的铺装、健身器械、座椅等,活跃场地氛围,为居民带来更加舒适、便捷及美观的使用感受。
健身场地改造前后对比
弧形场地改造前后对比
新增的儿童活动沙坑与棋牌活动场地
整个改造项目从方案到施工,我们与总工办、综合所等配合,对于景观细节进行反复推敲。
红色沥路力铺装条带穿梭在场地之中,与玻璃钢坐凳构成视觉联系。
高低错落的菠萝格木板,既具有观赏性,又隐喻了石景山周边连绵起伏的地形环境。
白色石材围合了种植池边界,造型更具现代感,超宽座椅带给人更多休息可能。
黑色卵石铺地镶嵌于场地中,粗糙的质感与平整的石材形成对比。
景观灯具隐身于铺装及木平台之中,在夜晚点亮整个绿地。
项目从年初春天立项到彼时秋色正浓时竣工,前后历经半年时间。我们设计团队在付诸努力收获成果的同时,也略感遗憾。建设脚步的匆忙,让我们没有及时在设计之初进行大范围居民调查走访。公共出入口过多导致管理压力增大,景观座椅缺少老年人喜爱的靠背扶手,广场舞团队众多缺乏各自独立空间等问题开始慢慢浮现。希望在将来的项目中能够引以为鉴,多倾听民声,认真调研,真正做成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好设计。
设计团队:D5设计所、综合所、总工办
作者照片
北林地景,一个集才华与责任感于一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