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永定河的新首钢大桥已成为首都城市西大门的靓丽一景
◇首钢遗留下来的破铜烂铁和龇牙咧嘴的厂房,如今成了无价之宝。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正成为京西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曾经,首钢工业增加值占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随着首钢涉钢产业全面停产,一场释放发展潜能、腾笼换鸟的转型创业大戏在石景山上演◇石景山区凤凰涅槃是北京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减量提质、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生动缩影
当钢铁之城与奥运盛典相遇,老工业与新时尚激情碰撞,曾经的重工业基地转变为金融、电竞、文创、科幻、体育等新产业基地,工业“锈带”重新注入生命活力,释放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
当断流数十年的城市母亲河再次全线贯通,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工业遗产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漫步其间的游客由衷感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0年前,北京石景山区伴随首钢的蓬勃发展而兴。70年后,在首钢实施史无前例大搬迁的十余年间,石景山区历届区委区政府接续发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首都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精准把握发展机遇,高水平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标准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
数百万年前,发源于管涔山北麓的永定河奔走太行山,裹挟黄土高原的泥沙冲刷沉淀形成北京小平原,永定河成为滋养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的永定河水量充沛,屡屡改道,洪涝不断。从治水、用水再到与水和谐相处,永定河的兴衰见证了北京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永定河全面恢复水系和沿岸风貌,这条“母亲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地处永定河出山口的京西石景山区也迎来新的“绿色崛起”。
今年国庆假期,许多马拉松爱好者纷纷前往石景山区新建的北京冬奥公园“打卡”。依托永定河绿道慢行系统,设计师精心打造了一条长约42公里滨河标准马拉松全封闭跑道,整条路线串联起莲石湖公园、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高井沟入河口公园以及首钢工业遗址。
“这是从未有过的跑步体验,沿途既能欣赏湖光山色、鸟语花香,还可以看到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新首钢大桥等首都新城市景观。”游客刘雯说。
年,在中央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入驻新首钢园。曾经的修理车间、焦化厂、高炉等遗存保留着这里的“钢铁记忆”,滑雪大跳台、首钢冬训中心等新建改建的冬奥及配套设施备受瞩目。
今年的北京服贸会8个专题展及其配套论坛会议和边会活动,首次设置在新首钢园。行走在新首钢园,丰富的工业遗存风貌与现代会展相融合,塑造出具有城市公园属性的聚落式会展空间。观众不仅能在展馆群内参观、交流,还可移步换景,在石景山、秀池、滑雪大跳台、三高炉等标志性景观中,体会服贸会商务沙龙、餐会酒会等形式多样的边会活动。
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是,首钢遗留下来的破铜烂铁和龇牙咧嘴的厂房,如今成了无价之宝。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正成为京西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9月底,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新首钢园开幕,众多知名艺术名家登台献艺,在首钢“三高炉”内上演了一场工业遗风与现代交响乐的激情碰撞;国庆期间,中国科幻大会在新首钢园精彩呈现,外形巨大奇特的炼钢炉变幻成为光怪陆离的“科幻秀场”;冬奥云转播中心、艺术书店、大型VR主题乐园,占地面积约7.8平方公里的新首钢园正加速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金秋时节,层林渐染。石景山区八大处山麓下的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依山傍水,灵光寺佛牙舍利近在咫尺,永定河引水渠环绕其间。“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由政府主导、整体开发、自持运营,既严格控制土地价格、落实规划要求,又确保对引进产业全面把控。”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新说。
石景山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李文化表示,首钢搬迁调整十余年来,钢铁之城石景山区走出了首钢搬迁带来的影响,转型发展成果明显,年度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评估结果为优秀。年上半年,石景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4.7%;“1+3+1”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现代金融业占高精尖产业总收入超过40%;中关村石景山园获评第二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园区实现收入.15亿元,金融和科技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把握机遇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
地处长安街西延线,距天安门仅14公里,面积84.38平方公里的北京石景山区,长期以来以首钢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柱,首钢工业增加值占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一度达到50%以上。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转变,年底,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涉钢产业全面停产,结束了它91年在京生产钢铁的历史。
石景山区面临的重大挑战随之而来: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支柱产业空心化迫在眉睫,首钢富余人员就业压力持续加大。此外,石景山区土地资源紧缺,产业发展载体不足,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在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
时任石景山区党政班子在深入调研后提出,既要看到危机,更要看到机遇。首钢搬迁调整将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改善生态环境,让石景山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符合功能定位,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未来将是石景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期、建设京西产业转型示范区的机遇期。
自此,一场释放发展潜能、腾笼换鸟的转型创业大戏就此拉开序幕。在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景山区集成政策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全力推动区域转型升级。
据了解,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石景山区依法拆除违法建设1.2万处,城市的“伤疤乱点”被基本清除,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等业态全部腾退。同时,科学利用疏解腾退土地,新建停车位3.3万个、新建提升便民商业服务网点家,城市环境面貌和综合服务功能大幅提升;明确产业准入红线和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推动存量提升、增量高端;全力筹办冬奥会、服贸会等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石景山区借势脱困,让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大幅提升。
创业并未一帆风顺。
当初,北京冬奥组委选择入驻石景山新首钢园时,曾受到许多人的质疑——石景山区是否有能力承接这个国家使命?
事实和效果,令人惊叹。
国际奥委会北京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表示,北京奥运遗产和可持续工作成效显著,新首钢园改造是鲜活的典范,庞大、复杂的工业综合设施变身体育公园和配套设施,向公众开放后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实践表明,石景山区十余年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二、三产业占比实现了从7∶3到2∶8的成功逆转,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90%,三次获得国务院“关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
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说,作为首都中心城区,石景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接续奋斗,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的功能定位,积极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新兴产业培育、城市有机更新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交通路网便捷高效、四通八达,“一轴四园”集聚效应逐步显现,“1+3+1”高精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正绚丽绽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将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高质量完成首钢北区、东南区建设,加快首钢南区开发工作,全面提升区域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区域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石景山区,仍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作为曾经的首都工业摇篮,老旧小区、老房子、老厂区占地面积大、老龄人口占比高,高品质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及高层次人才较少等“四老四少”问题突出,与区域发展需求极不匹配。
以服务保障冬奥会为抓手,石景山区已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石景山区体育局局长李劲挺介绍,全区将按照“一二五十”建设目标,即树立一张“冰上石景山”新名片、打造两个冰雪人才基地、全区参与冰雪活动人数比例达到50%、形成“十亿”冰雪及相关产业规模。
高精尖产业集聚是未来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要求,石景山将以“两区”建设、“五子”联动为着力点,培育壮大“1+3+1”高精尖产业。当下,以乐元素、一下科技、快跑信息、百融云创为代表的快速成长型企业,技术领先、模式创新、发展速度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动老厂区调整改造和低效楼宇提质增效仍是下一步发展重点。石景山区住房城市建设委主任曹世辉说,通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创新政策,推动老旧厂房、老旧小区、平房区、低效楼宇等存量空间资源更新增效。以首钢经验示范带动其他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和改造提升,研究引入智能制造、科技、文化等产业,实现更好效用,促进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
宜居生态环境打造仍需久久为功。石景山区园林绿化局局长毛轩说:“基于石景山区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52.42%,我们决定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石景山区将推动发展重点由园林绿化向生态建设升级,计划围绕创森计划实施绿化建设54.12公顷,继续巩固公园绿地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成果,继续实施林荫路绿化、全龄公园改造、绿道建设和口袋公园建设,计划在首都中心城区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京西古道“磨石口”,悠悠驼铃数百年。国庆前夕,在一片热闹的曲艺表演和文创市集当中,整饬修缮后容光焕发的千年古道正式开街。为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让市民感受城市发展带来的惠民成果,石景山区近年来努力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比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建设,实施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新建10处体育活动场所,打造“一刻钟健身圈”……
千年古都正在深刻转型,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石景山区凤凰涅槃,已成为北京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减量提质、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徐仁杰吴文诩阳娜
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石荣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