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景山乐园 >> 石景山乐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这条城南最大臭河变生态水脉,居民感慨可

来源:石景山乐园 时间:2023/9/10

“凉水河可算变美了!”临河而居的王克俭感慨说,过去这些年河水脏臭,家人早已习惯门窗紧闭。今年,窗子打开了,久违的水鸟飞回来了,傍晚时分,在河边遛弯的人络绎不绝。

南城最大的排水动脉凉水河,全长68.4公里,发源石景山首钢退水渠,穿过海淀、西城、丰台、大兴、朝阳、通州,涉及人口万。从遭到严重污染,到如今清澈透亮、水草摇曳,凉水河告别了“排污河”的称号,成为水绿相融的景观廊道。

污水处理能力五年翻倍

初冬时节,凉水河清澈见底,野鸭、白鹭嬉戏流连。

这样的景色,与耄耋老人王克俭的童年记忆极为相似。“每到夏天,我和小伙伴就在清凉的河水里捞虾,一中午能捞上好几斤。附近劳作的村民从不带水,渴了就掬一捧河水解渴。”老人回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边相继建起了炼钢、发电、化工、造纸、电镀等严重污染企业,污水直接入河。从那时起,清澈的凉水河渐渐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排污河,鱼虾绝迹、水鸟远飞。

资料显示,早在年,本市就曾对凉水河开展大规模的疏浚、清淤。由于雨水、污水管线并没有严格分离,没过几年,凉水河又被再次污染。年,凉水河的污染状况已相当严重,干支流共有排污口个,其中常年排污口个。

凉水河管理处总工程师李延介绍,为了还清河水,本市也曾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如在西客站暗涵设置除臭塔,利用微生物分解臭气;在旧宫河段设置4个污水处理站,每天可消纳4.5万吨污水。但这些大多是临时措施,治污效果并不彻底,未能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在此次治理之前,凉水河流域每天的污水处理能力为万吨,而每天产生的污水却为万吨。有超过30万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年,北京打响了治污攻坚战,以截污治污为核心,加快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正是从那时起,本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槐房再生水厂开工建设,小红门污水处理厂也启动升级改造。

今年,随着槐房再生水厂投用,增加了6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目前,凉水河流域总共拥有了10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了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能力五年翻了一倍,污水口全部封堵,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四类。

治理了20大多年的凉水河终于再现清流。

排水沟变身景观廊道

广安门外大街,凉水河清浅透亮,临水而生的绿篱、柳枝高低错落,给钢筋水泥的都市增添了野趣。春夏时节,河边散落的小花圃更是色彩交织,远远望去如同打翻了颜料罐。

眼下的凉水河不但干净了,也变美了!从洋桥,到旧宫,再到马驹桥,河水流淌到哪儿,花树、步道就延伸到哪儿。对王克俭老人来说,“棒打野兔手抓鱼”的童年记忆又重新回来了!

“从前的观念认为,河流就是排污沟、下水道,因此在治河时,往往是从行洪方面入手进行拓宽、疏浚。”李延回忆说,以前治河更多的是保证行洪畅通。直到年,本市才首次提出了“生态治河”的概念,在保证行洪、还清河水的同时,尽力让市民体会到亲水之乐。“‘能宽则宽,宜弯则弯,力求自然’,这些新提法在当时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她说,在那次治理中,以卵石、生态砖筑堤替代“三面光”的混凝土护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在部分河段的堤岸上营造出自然起伏的坡地,同时配建了步汀、景观桥等。

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生态文明愈加受到重视,治河时也就更注重践行生态理念。南城缺少大型公园,所以这次治理中,两岸栽植绿树、增加照明、开辟步道,让河流融入城市,给市民提供休闲去处。

今年秋天,全长11公里、占地公顷的亦庄滨河森林公园正式开放。宽阔的河水两侧是4万株乔木和27万平方米花草,成为亦庄水清树绿的天然氧吧。一条骑行步道贯穿园区,每到周末,都成为运动爱好者的乐园。

凉水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河畔还将陆续开辟11处小公园,并把当地历史文脉融入其中,为这条拥有千年历史的河流找回昔日风采。

来源:北京日报朱松梅

编辑:付善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