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雷慧华)
1.短期看防疫政策调整需求复苏空间,长期休闲度假升级趋势不改
1.1.短期:疫情反复需求压制,周边短途游决策周期缩短特征鲜明
在无大范围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前期被压制的出游需求会逐步释放,向上空间尤广。复盘-22年小长假客流恢复及国内疫情反复情况,我们认为1)大规模多地疫情反复对旅游市场仍存在较大压制:年暑期以来国内多地陆续爆发疫情,7~8月南京、郑州,9~10月福建,11月内蒙古、黑龙江,1月浙江、西安,2月杭州、广西等地,全国每日新增病例持续高位,防疫政策对出行的限制,居民对疫情的恐慌都使得年下半年至今国内旅游市场持续低迷。
2)偶发小范围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对游客出游意愿、整体旅游市场恢复干扰有限。年春节后的近5个月的时间内虽有云南地区小范围疫情扰动,但清明、五一旅游市场仍呈现明显的客流恢复,带动整体Q2国内旅游市场较快恢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五一”小长假出游人次恢复超疫情前水平达19年同期的.2%,收入恢复程度也较清明提升20.3pct至77%,表明在疫情少量偶发时期游客心理安全防线也可逐步建立,长途游仍存,需求逐步释放;端午前夕广东省出现疫情,但并未大范围向外省扩散,因此端午假期整体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仍有较好的恢复,较清明小长假期间仍有提升。
3)旅游市场底部或已现:、年初1~2月国内多地疫情反复,春节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恢复程度均受到压制,较旅游收入的恢复程度临近国庆小长假数据均有所下滑,但下挫程度有所缩窄(/年春节旅游收入恢复比例分别变动-11.3/-3.7pct),旅游出行人次呈现差异化修复(旅游出行人次恢复分别变动-3.6/+3.8pct)。尽管年春节期间多地疫情反复,本地每日新增病例数高于年春节,但旅游市场并未出现更为剧烈的下挫,我们认为这主要系年春节期间“就地过年”政策有所松动,同时居民的出游意愿呈现一定程度的刚性特征。
4)小长假旅游市场恢复程度普遍高于该季度整体市场恢复程度,常态化出游潜力仍有待释放。从年前三季度和各个小长假的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恢复程度数据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平日旅游市场的景气度仍低于假日旅游市场,例如春节所在的Q1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19年同期的57.7%,低于春节期间的75.3%,旅游收入恢复至42.7%,同样低于春节期间的58.6%,我们认为常态化出游潜力被压制或系对于疫情反复、疫情防控政策压制,常态化出游潜力仍有待释放。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旅游市场形成以下几大特征趋势:1)越来越多人偏好说走就走旅行方式,疫情导致出行消费决策后臵,出行决策周期缩短。根据同程研究院,机票在线预定提前3天以内的占比从年的54.8%提升至年的61.5%;酒店方面,年当天在线预定占比达88.1%,比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携程年国庆出游数据也显示,国庆前一周机票预订量相较上一周环比提升%,大幅超越去年国庆假期前一周预订量环比增长78%的幅度。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出行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倾向于将预定交易行为后臵,导致决策期缩短。同时我们认为疫情导致决策期的缩短这一消费习惯有可能在疫后继续延续,使得“说走就走”的消费者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而这部分消费者通常也具有更强的出游意愿与支付能力,愿意牺牲一些“早鸟优惠”来换取“自由决策时间”,从而我们或可以看到酒旅产品线的客单价有望提升。
2)常态化疫情防控隔离政策下,长途游决策谨慎,中短途周边游偏好渐强。根据文旅部发布的年国庆期间专项调查数据显示,49.1%的游客选择省内跨市游,比年提升4.1个百分点;88.3%的游客出游距离在公里以内;选择自驾出行游客达到了55.8%,比年提升10个百分点;游览城市周边乡村、郊区公园的游客比例分别为28.9%、25.8%,分别比去年提升4.6、5.7个百分点。周边游、本地游的客群比例提升表明,消费者出游意愿犹存,但受制于国内疫情仍有零星反复,若因出游遭遇疫情,对于感染、隔离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消费者长途游的意愿。
3)本地化旅游消费崛起,客源地城市有望领衔行业恢复。我们认为这主要系旅客出游时仍会担心疫情反复的风险,如目的地爆发疫情则旅客会遭遇返途难、返工难等问题,从而更加偏好短距离出行。根据同程旅游发布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及部分热门中心城市至年的本地预订占比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深圳市的住宿设施来自本地的预订占比高达54.4%,在一线城市中位居第一。苏州的本地预订占比为48.8%,上海、广州、北京的本地预订占比也都在40%以上。而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本地预订占比相对更低一些。按住宿设施类别划分,非连锁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等来自本地的预订比例也均在46%以上,最高接近50%。
假期较长时长途游出游和消费意愿仍强。考虑到长途游涉及到的交通、住宿相关的旅游开销更大,长途游占比越高整体旅游市场收入越高,我们认为疫情以来旅游收入的恢复程度均不及人次恢复的程度,主要系出游者更多选择周边、短途游所致。我们以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19年同期的比例与国内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恢复至19年同期比例的差额作为判断长途游恢复情况的指标,可以发现,自清明小长假以来,人次和收入恢复程度的差额逐步缩窄,反应长途出游需求、旅游消费有所增长;而对比年和年端午、国庆的数据,可以发现年端午的差额较同期提高4.2pct,国庆较国庆的差额提高1.1pct,说明在国内疫情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短期短途游虽仍为主旋律,但在较长的假期的前提下长途游出游和消费意愿仍存。
1.2.政策端,短期看精准化疫情防控与国内旅游业恢复支持政策
精准化疫情防控,减少居民恐慌,稳定消费意愿。参考上海疫情防控措施,早在年初就提出,“四早五最”的精准防控政策——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力争在最低层级(如这一次发生零星散发层级,就开始行动)、最早时间(疫情处在萌芽状态就行动)、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阻断传染源、防止大规模社区扩散)、综合效益最佳(保护人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同时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学习上海疫情防控,我们认为精准化疫情防控经验有望在更多地区得以推广,从而减少对正常经济活动的影响。我们认为年国内防疫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更加精准地对零星疫情加以追踪控制,流调准确,封控及时,非中高风险地区不随意停工、停产和关闭公共消费场所,将国内点状多发式的疫情影响范围降至最小,副作用降至最低。更为精准高效的防疫措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游客的担忧,助力国内旅游市场加速恢复。
在国内外疫情仍为短期影响出游意愿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国内外新冠疫苗特效药的乐观进程也有望为年的旅游复苏提供进一步支持。当前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量持续提升,新冠特效药进度乐观,目前新冠病毒有效用药的研发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展开,其中,中和抗体药物与小分子药物为主流研发方向。海外,默沙东研发的口服特效药Molnupiravir已获得英国的上市许可;国内,首款新冠特效药BRⅡ/BRⅡ-获批。
政策层面,旅游业富民效应显著,国内旅游复苏支持政策有望在今年进一步加大推出力度。支持国内游复苏符合当前“共同富裕”的主题。从需求侧来看,富裕群体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主体,通俗地说,“有钱”和“有闲”是保障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从供给侧来看,低收入群体往往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旅游活动的开展或旅游消费行为的发生,实质上就是一种在初次分配环节的收入分配调节和财富转移。旅游活动总体上是一种富裕群体购买低收入群体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从而实现财富从富裕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旅游消费天然地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长期以来也是作为脱贫攻坚和增收富民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对地方GDP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提振旅游有望成为、年地方政府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而国内也有学者陈秦苏、李盈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全国31个省份旅游总收入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当地区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地区GDP的增加额就会提高约0.75%。
金融危机后多地政府就已有发放消费券的模式刺激旅游消费的先例。以山西为例,从年4月10日起,山西省向省外发行总额为万元的10万套旅游消费券。其中5万套向北京、河北、内蒙古、陕西、天津等山西周边省份直接派发,其余5万套由省旅游局委托全省11市旅游局向省内主要旅行社派发,并监督委托发送旅游消费券的旅行社,确保消费券最终用在外省来晋旅游的客人身上。据山西省旅游局6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山西全省共回收有效旅游消费券张,回收消费券金额为.94万元,回收率将近46.69%。按照规定,消费券与支付现金之比为1∶2,因此共拉动游客直接消费.88万元。杭州、南京、宁波、苏州、广州等地已发均不同程度进行了旅游消费券发放的活动。
年旅游行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多维度刺激旅游业消费,若后续疫情管控情况良好,预计旅游支持政策有望加大推动力度。年以文旅部、财政部为首的国家部门密集出台了相关支持、恢复旅游业的政策,如暂退旅行社交纳的保证金;对旅游业亏损的企业,结转年度延迟至8年等,明确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1.3.中期:看出境游回流带动高端市场起势,入境游适度放开提振国内游需求
出境游需求回流有望带来短期的增量市场。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5亿人次,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为.4万人次,同比减少86.9%。年预测出境旅游人数为万人次,与年相比同比恢复17%。从出境游目的地结构来看,亚洲居于首位,占比95.45%,其中中国港澳台地区是出境游主要目的地,占据八成以上。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出境游政策仍未放开,根据港澳通关政策的观察,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出境游政策的放开将会以“循序渐进”节奏。因此我们认为~23年假设国内疫情持续好转,游客出游信心初步建立,整体国内旅游市场有望受益出境游需求回流,叠加原本的国内游复苏,看好后续2~3年的国内游市场空间。
出境游回流规模预计在~亿美元规模。年出境游1.55亿人次,境外消费亿美元,人均消费美元。体验式、文化式旅游消费占比逐年升高。原本的出境游游客具有较强的旅游消费意愿与支付能力,但考虑到海外旅游购物需求和国内旅游购物需求差距较大,在测算出境游回流市场规模时折减购物消费支出,假设回流人群国内人均消费为境外消费的60%,约为美元。假设出境游需求回流比例为50~60%,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为海外消费支出的50%~60%时,整体出境游回流市场约有~亿美元市场。
同时若未来适度的放开入境游也有望助力国内旅游业加速修复。年是我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旅游规划中,明确将三大旅游市场战略调整为“做强国内旅游,振兴入境旅游,规范出境旅游”。这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已属于旅游市场战略的“第四版”。这次调整的最大看点是“振兴入境旅游”,是对年以来“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对10年来疲软、萧条、停滞的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视。同时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到,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考虑到入境游相对于出境游对于人员的行程跟踪更加可控,我们认为我国入境游有望先行于出境游放开,进一步加速国内游需求恢复。
从各国入境政策开放步骤来看,一般而言,商务签和学生签优先开放。以日本为例,年9月新规和年11月新规都开放了商务签和学生签,未开放观光签;商务签的特殊之处是隔离期要比学生签短,只需隔离3天,学生要隔离14天。从12月新规来看,德国、法国、西班牙、乌克兰、荷兰、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大部分国家都开放了短期商务签,部分开放学生签,仅有美、英等少部分国家开放观光旅行签。
1.4.长期:沉浸休闲式转型、亲子游、生态游趋势不改
传统走马观花式旅游方式向沉浸式、休闲式旅游转变。随着旅游的普及,国人出游不再满足于“下车打卡”的走马观花式景点观光,而逐步发展至更加融入旅游目的地当地生活的沉浸式深度游;同时越来越多游客通过旅游的方式寻求短暂脱离工作生活的压力,带动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旅游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市场中,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城镇居民占比由年的25%提升至年的31%,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旅游比重降低,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比重提升。
中产阶级日益壮大,中高收入群体占比提升,带动高品质高消费的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提升。中高收入群体占比提升,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中高收入以及高收入群体占比均有提升;中产阶级群体壮大(根据麦肯锡定义的中产指的是家庭可支配月收入在1万2.4万之间的人群),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近0.74亿人,至年中产阶级人数增至2.04亿人,预计至年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5.2亿人,具有较强支付能力的中产阶级,在基本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充分满足后,消费需求正向着马斯诺需求层次中更高级的方向找寻,旅游成为更为普通的消费品,在见多了大同小异的观光景点后,转向寻求独特而轻松的旅游体验,驱动消费者逐渐向更具品质、更为轻松休闲的旅行度假方式转变。
我国家庭结构向小形态发展,年轻化小家庭结构驱动亲子休闲游需求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使得我国居民家庭结构由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2+1+4和2+2+4的家庭结构更为普遍,年轻一代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成长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