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发
拂晓哨位(ID:fxsw)
作者
周锦荣
作者简介:周锦荣,笔名午马,年10月生于江苏省常熟市,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陆军第21集团军61师团战士、军械员兼文书、班长、代理司务长、排长、政治处干事、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年12月至年6月赴滇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时任炮兵营教导员。年10月转业至江苏省太仓市,曾任镇党委副书记、市物资局局长、市纪委副书记、市物价局局长、市政协专委会主任,年10月退休。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纪实作品《远去的炮声》、由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的散文集《追梦》。
《远去的炮声》之三十四:牵挂亲人
接前篇↑↑↑
第八章战场情怀
军功章也有她们的一半
“作为参战军人的妻子,从我们出师南疆,抗击越南侵略者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从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来信中看出:你们把战斗的危险,环境的恶劣,同丈夫的安危联系在一起。整日担惊受怕,食不甘味,睡不成眠。你们把看到前方丈夫的来信当作最大的安慰。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一天的你们,孤灯之下形影相吊,顾不得安排自己的生活,思绪又飞到了前线。你们虽然生活在后方,但心始终在陪伴着我们。当我们在阵地上一次次收到你们邮来的衣服、奶粉等物品时,我们这些轻易不掉泪的男子汉眼睛模糊了。我们知道,这不是普通的物品,而是你们一颗颗滚烫的心。"这是老山前线军人写给后方妻子们公开信中的一段话。
牺牲岂止在战场。后方千千万万个军人的妻子,她们在另一条战线上,默默地做着有时不为人们理解的献身和牺牲;她们用自己柔嫩的身躯,支撑着军人的家庭;她们忍受着别离的痛苦,生活的艰辛,给远方的亲人寄来封封“平安信”,一寸寸柔情……
当我们圆满完成作战任务,顺利凯旋的时候,没有忘记在后方默默无闻地支撑着家、支持着丈夫的妻子们。
一针一线穿织着妻子的坚强
年5月12日,当我在榴炮二连阵地上听到该连指导员陈兴芳的妻子又没房子住的消息时,我一脸的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安慰眼前这位憨厚诚实的关中汉子。
我知道,他和妻子刘宏珍结婚五年,他们两地分居,聚少离多,妻子带着儿子常常居无定所,在众多好心人的关怀下,他们栖息过亲戚家、借住过邻居屋,居住过生产队的库房。在他参战前,他们已经搬了五次家。尽管这样,刘宏珍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一直支持他安心在部队工作。尤其是当部队接到参战的命令后,为了让丈夫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带领连队做好参战准备,刘宏珍没有要求丈夫向地方政府提出帮助解决住房的请求,自己想办法克服住房的困难。
现在,她又没房住了,又要带着儿子到处“打游击”借住。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不想让丈夫分心:“你放心,我会有办法找到住房,不会让儿子露宿野外的,你自己要注意安全,安心带领连队多打胜仗,我和儿子会为你们的胜利欢呼叫好的。”刘宏珍鼓励自己的丈夫。
当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带领连队官兵几次炮击打了胜仗后,激动万分,她想着一定要为连队的战士们做些什么。
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为战士们赠送贵重的礼品。于是,她发挥自己的长处,买来布料和针线,为战士们做鞋垫。那些天,她不分白天黑夜,一针一线地缝着。
为了给战士们鼓劲,她绣上了“为国戍边,严惩越寇”等激励性话语;为了增加美感,她绣上了红花绿叶。
她一口气缝制了80双绣花鞋垫,足够全连官兵每人一双的。似乎这还不能够完全表达对英勇作战官兵的敬意,她又为连队绣了面锦旗,上书“南疆卫士,钢铁长城”。
凝聚着妻子一片深情的鞋垫和锦旗寄到了前线,当战士们在阵地上看着锦旗,手捧嫂子为他们做的鞋垫时,个个眼眶里噙着泪花。
“教导员,我家属叫我一定要给你一双。”陈兴芳给我送来了他妻子做的鞋垫。
“谢谢!代我谢谢你家属!”我拿着做得十分精致漂亮的鞋垫,仿佛看到了他妻子坚毅的神情。
刘宏珍支持丈夫参战,为连队送锦旗,给战士做鞋垫的事迹被当地政府知道后,拍了照片,录了音,陕西省级的新闻媒体和《安康日报》都作了宣传报道。年,刘宏珍出席了宁陕县妇代会,还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
刘宏珍的行为不仅鼓舞着榴炮二连的官兵,也激励、鞭策着陈兴芳自己。
榴炮二连是我营三个榴炮连中打炮最多、战果最突出的连队。陈兴芳除了认真负责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协助和参与作战的组织指挥。
他是个实干家,做思想工作不停留在嘴上说教,而是为官兵办实事、做具体事。他先后给官兵家庭写信,进行联系沟通,把思想工作做到官兵家中;他给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函40多封,为解决30多名官兵家庭的实际困难进行求助。
家在陕西礼泉的通信员王瑞忠谈的对象吹了,十分痛苦,找到指导员:“我该怎么办?”
“你如果信任我,把你对象的吹灯信让我看看。”陈兴芳看到王瑞忠十分痛苦的表情和充满期待的眼神,一定要帮帮他的责任心油然而生。
看罢信,陈兴芳与王瑞忠进行了分析,感到还有挽回的希望,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当一回红娘。身在战场上的陈兴芳,只能通过书信,才能与王瑞忠的对象进行沟通。信发出后,陈兴芳担心对方不予理睬,怕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令陈兴芳欣喜的是,信发出不久就得到了回复。经过多次通信,陈兴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诉之以实,让对方了解了战场上的实情、王瑞忠的勇敢、参战军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得到后方亲人理解与支持的祈盼。指导员朴实的话语、真实的情感打动了对方的心,已经关闭的爱情阀门又开启了,对方与王瑞忠恢复了恋人关系。战后,王瑞忠的女朋友专程赶到部队,在与心上人会面的同时,向战场上的月老一一陈兴芳指导员表示深深的谢意!
他叫战士干不仅用嘴动员,而且用行动带。构筑工事,他与战士一样干。为营阵地指挥所搬家,战士扛小木料,他扛大木料;与战士一样冒雨负重给观察所送粮晕倒在25号高地上。
他要求战士正确对待家庭困难不仅靠思想引导,还靠自己的行为去影响。自己家属没房子住,他不向组织提要求,不向地方政府提申请,不影响自己的工作热情。而战士鲜仲德、豆满仓家庭有困难,他组织官兵捐款,自己带头先捐。
他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全连官兵安心作战,奋勇杀敌,得到了官兵的尊重和敬仰。在战后评功评奖中,战士们一致推荐给他记一等功,可他却让掉了。打仗结束后,他的职务得到了提升,先后担任过团后勤处协理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
参战期间,地方政府给他们家划了一块宅基地,他的妻子请人把地基打了;战后,陈兴芳利用休假的机会,请人把房子盖起来了。有了自己的家,他的妻子和儿子从此结束了到处“打游击”借住的生活。随着职务的升迁,他的妻子符合随军条件,她带着儿子来到部队,从此结束了夫妻分居两地的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在部队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一场竞赛显现出妻子的大义
罗卫英,医院的护士,她的丈夫是我营迫击炮连的连长马永正。正当这对年轻的夫妇期待着孩子降临的时候,马永正却辞别怀孕的妻子,走上了对越防御作战的战场。
ー曲《十五的月亮》,表达了千万个军人及军人妻子的共同心声,也极大地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扉。在参战部队和共青团甘肃省委开展的“前方将士杀敌立功,后方青年创业立功”竞赛活动中,身为共青团员的罗卫英积极响应,与丈夫开展竞赛,互相勉励。
马永正在23号高地观察所担任观察指挥任务。这个观察所条件十分艰苦,也非常危险,经常遭到敌特工的偷袭和炮火的轰炸。他带领观察所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及时地发现、验证目标,正确地指挥射击。
他们连的作战任务十分繁重,有时一天要多次遂行炮击,常常在深夜还要指挥火炮射击,支援步兵作战。他身患疾病,久治不愈,但他从不提出下阵地住院治疗、休息调整,始终坚守在观察指挥岗位上。
为了提高射击精度和快速反应能力,他带领官兵进行学术研究,提出和实施了“一点多设想,快速反应法”,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被上级推广。他对待战士胜过自己。在每次遭敌炮击而又必须上观察台观察指挥时他总是把战士推进猫耳洞隐蔽,自己一人上观察台指挥。
在他的正确指挥和全连官兵的浴血奋战下,连队取得了重大战果。他们的观察所被集团军和师评为先进观察所,他个人也荣立一等功。妻子罗卫英的妊娠反应很大,常常呕吐不止。丈夫在前线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事迹鼓舞和激励着她在护士岗位上勤奋工作,热情照顾服侍病人是单位里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
罗卫英要生孩子了,可身边没有人伺候、照顾,一些人劝她写信把丈夫叫回来,可她想到丈夫在前线打仗,干的是保卫国家的大事,不能因为家庭的事拖累他。于是,她一个人承受着生孩子的痛苦。在亲友、邻居的照顾下,她每天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坚持自己做饭,料理家务,给婴儿喂奶、洗尿布。直到小孩过了百天,她才向丈夫送去了“母子平安”的佳音。产假期满后,医院领导考虑到她的具体困难,批准让她继续在家休息,照料孩子,她却谢绝了领导的好意、组织的照顾,硬是坚持上班。
听到共青团甘肃省委青年“双立功”活动赴老山前线学习慰问团捎来妻子罗卫英在后方创业建功的喜讯,马永正深受感动,他感慨道:“妻子的理解、支持给了我在艰苦、危险环境下坚持下来的信心和力量。”
一封家信书写着妻子的大爱
年12月27日,在开赴云南前线的列车上,迫击炮连指导员刘建民纳闷:营部通信员跟他说,出发时有他家里来的一封电报,可他却没有收到,不知什么内容。是家里父母来的,还是妻子来的?是谁病了,还是有其他什么事?他的心里好像有一只打水的吊桶,七上八下,很不踏实。
列车在前进,部队需要人组织,作为一名连队指导员,怎能沉湎于家庭问题之中呢?他告诫自己:“不去想它了,等到了集结地后再写封信问一下。”
他心里清楚即便是家里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已经无法为他们解决,只能由父母、妻子自己处理了。他在心中对父母、妻子说:“原谅我这个军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顾不了你们了,但我想你们一定会理解我的,也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带领连队顺利到达战区集结。
妻子陈雪霞来信了。她告诉丈夫,自己悬挂两年的工作问题,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解决了。“我已经在木器厂上班,现在你可以安心参战,不要牵挂我们、牵挂家庭,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克服的。”妻子劝慰着他。看到这个消息,刘建民顿感欣慰,一颗悬着的心随着妻子的来信终于放下了。
妻子工作问题的解决,使他少了一份牵挂,他深深感受到党的关怀,地方政府对前线将士的关心。然而,他们结婚五年,因为没有住房,至今妻子带着女儿仍住在娘家。娘家住房也不宽裕,难免会引起一些矛盾,造成一时不舒坦。这种事,妻子在信中只字未提。
刘建民心里清楚,妻子不向他摆苦,是为了不拉自己的后腿,不让自己分心。越是这样,他心里越不是滋味,因为他无力改变现状,无法让妻子和女儿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处。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带领连队把仗打好,借以回报妻子对自己的支持。
“我一定要争取立功,将军功章献给她”。刘建民默默地下着决心。
他收到妻子的信后,在《战地日记》中写道:“在血与火的洗礼面前,前进一步是英雄,后退一步是狗熊,我要做前者决不做后者。工作一定要经得起实战的检查,行为一定要对党、对部队、对家庭、对自己负责。……老老实实安心连队,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计名利报酬,任劳任怨,当好带头人,争取连队立大功。”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赴滇准备和临战训练阶段,由于出色的表现,他荣立了三等功。妻子得到他立功的喜讯后激动不已,喜极而泣。她所在的单位获知后,敲锣打鼓上门祝贺。
丈夫在前线打仗,地方政府十分关心,帮助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自己不能拖丈夫的后腿。丈夫是独子,为了解除他的后顾之忧,陈雪霞除了带好女儿,还担负起照顾公婆的责任,老人的生活起居、看病料理,她都尽心尽力。同时,她还考虑着给参战官兵做些什么,体现军人家属对他们的支持。她想起了在电影和书籍中看到战争年代后方妇女做鞋子、鞋垫送给前线亲人的事迹,于是,她在工作之余突击绣鞋垫,还买了毛巾、背心,寄到连队,拜托丈夫发给每个官兵。地方政府及时发现和宣扬了陈雪霞的事迹,省民政厅把她树为“支前模范”,激励更多的军人家属支持儿女、支持丈夫参战。
刘建民从妻子寄给连队官兵的慰问品和获得的“支前模范”荣誉称号中,看到了妻子一颗火热的心。有了妻子作坚强后盾,他全力以赴扑在作战中。
为了稳定防御,消除战士刚上战场的恐惧心理,过好接防后的第一夜,他带头带班守哨位。
为了不耽误战区儿童上学,连队办起了帐篷小学,他带领帐篷小学老师走村入户进行家访,动员学龄儿童上学。
为了搞好阵地建设,他带领战士到友军报废阵地上拆卸工事材料,带头到山下扛沙子、搬水泥。
为了办好战地俱乐部,他下阵地采购物品,带领战士进行布置,组织官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战士的安全,他把战士推到隐蔽位置,亲自上前排哑炮;在特大洪灾中,他纵身跳入水救战友……
他和战友们的艰辛付出,取得了瞩目的成效。
连队分别被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和集团军评为阵地建设先进单位,阵地成了闻名战区的“战地乐园”;连队的观察所是集团军和师的先进观察所;帐篷小学闻名全国,被誉为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国家领导人康克清欣然题写校名。
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领导和战友的肯定。作战中期,他被提升为营副教导员。
也许,这是他对妻子付出的最好回报。
在作战期间,全营有6名官兵家属生孩子,8名官兵亲人去世,6人家庭遭冰雹或水灾,7人家庭生活困难到了连饭都吃不上的程度。这些困难,被深明大义的家属们一个个克服了、战胜了。
我们作战的胜利有她们的功劳,军功章应该有她们的一半。
前方后方心连心革命战争年代,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中国革命战争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和平时期的局部战争,同样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种支持与革命战争年代有所不同,主要不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后方人民巨大的精神动力,极大地激励着部队官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狠狠打击越南小霸,夺取对越防御作战的胜利。
地方政府和人民重视参战官兵的心声,是对前线官兵的鼓舞和鞭策,能极大地激发大家的斗志。
年春节期间,在四川万源的电台里,广播着我营榴炮二连战士鲜重德写给全县人民的信。
这位年12月27日出生于川北革命老区,自称是“大巴山人”的他,年11月应征入伍,服役于兰州军区后勤部XXX团。入伍后,他先学开车,医院学医当卫生员。年9月,当得知我师将要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时,他主动向自己所在的团和分部首长请战,未获批准,便于12月8日独自跑到我团,找到同是四川籍的时任我团团长的李其安团长,要求参战。
“团长,我的表哥在年4月收复老山的战斗中牺牲了,我要上老山,接过表哥的枪,守卫好老山。"在作了自我介绍后,他向李团长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小鲜,你的参战热情应当鼓励,你的心情我也完全理解,但你不是我们部队的人,我不能接收你啊。”李团长显得很无奈。
“团长,我学过驾驶技术,当过卫生员,会开车、懂一点医术,在战场上一定能发挥作用的。”鲜重德继续争取着。
他的真诚和坚定的态度感动了李团长。因装备的更换。我团缺驾驶人员,正在从其他部队调入,团领导经过商量向师里作了汇报,师与军区后勤部协商,破例批准了鲜重德的参战请求。
得到获准上前线的消息后,鲜重德异常兴奋,夜不能寐,当即写下了“越霸逞凶狂、我志赴沙场,浩气贯长虹、热血洒南疆”的豪迈誓言。在团首长和运修连全体官兵为他召开的欢送会上,他向团首长和战友们保证:“我生长于川北老革命根据地,一定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决不会给培养、教育我的老部队丢脸。”
根据他的技术特长,团把他分配到我营榴炮二连驾驶班当了一名司机。到达战区后,他给万源县人民写了一封信,他告诉家乡人民,自己是巴山人民的儿子,一定会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怕流血牺牲,坚决完成作战任务,为革命老区的人民争光。万源县政府于年3月初转发了他给家乡人民的信,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
家乡人民的鼓励,更加激发了他信守要求参战时的诺言和向家乡人民做出的保证,很快融入到新的连队中。他训练刻苦,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在大部队尚未全部进入阵地时,他奉命每天数次驾车通过白石岩至芭蕉坪的越军直瞄火炮封锁路段,给先头部队送弹药和给养,受到领导的肯定和战友的好评。
天有不测风云,家有祸福旦夕。正当他全身心投入作战的时候,家里却连遭不幸。
他首先得到的是妻子流产的消息。
他与妻子是在年9月结婚的,在他求战时,妻子已经有喜了。他是带着喜悦和对妻子愧疚的心情上前线的。在他奔赴战场后,在家务农的妻子,怀孕快6个月了,由于劳累过度,不慎将男婴流掉了。他在4月份知道这个消息后,除了写信给妻子安慰和向她表达歉意外,只能把痛苦埋在心头。
其实,在他妻子流产之前,他的母亲于年2月15日去世了。家里人为了不影响他打仗,一直瞒着他,后来地方政府写信到部队,介绍他家庭的情况,他才得知这个噩耗。
母亲的离去给他以沉重的打击,他为失去母亲而痛心,为自己没能尽孝而忏悔。为此,他于年6月18日在猫儿洞中写下了悼念母亲的文章:
惊闻母亲二月逝,知晓已是六下旬,距今过了百余日,无奈只能空悲切。母亲啊!您为什么不等儿子回来看上你一眼。现在我已长大,尽管不再需要乳汁,但我却让您时时刻刻操心。记得入伍不久父亲去世,您不让亲人告诉我,说是怕影响我的训练,这次您临终前又对我哥哥姐姐们嘱托:“假如妈不在了,千万别给在前线打仗的儿说。”
母亲啊!您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却说出了家事没有国事大这样的壮语。时隔百余天之后还是地方政府给部队首长写信,我オ知道了您去了的消息。那一刻,我的脑海是空的,我没有流泪,但历历往事浮现眼前。曾记得,从军返家三回,慈母嘘寒问暖温热我心,然而今后再也听不到您喊儿的声音。
母亲啊!在您弥留之际,我没能守候在您的床旁,为您端杯茶,送碗饭,驱散您病痛的烦恼;没听到您临终的嘱托,没能把您送上山。想起这些儿心如刀绞,无奈国事担在肩,权衡利害,儿只能把对您的思念化作英勇杀敌的动力,把悲痛深埋心间。
母亲啊!安详地躺下吧!等战斗烟散去儿返还时,带着立功的喜报,再尽孝道,让您好好把我看……
连队干部在得知他爱人流产,亲人去世,家乡遭百年不遇的旱灾,家庭生活面临困难的情况后,号召全连官兵捐款、捐粮票,帮助他家渡过难关。战友的深情,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更加激发了他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作战的热情。
连队进入阵地后,除了值班车辆外,大部分车辆停在后方的停车场,执行运输任务不是很多,当过卫生员的他兼做二线部队的卫生服务工作。当他知道四道班烈士清洗点需要人员时,便主动请求,前去服务。面对牺牲的烈士,他怀着沉痛的心情,不嫌脏臭,悉心把烈士的身子和伤口清洗干净,再对负伤部位进行包扎复位,还烈士一个整洁的遗容。
征得领导同意,他把汽车开到烈士清洗点,只要有作战运输任务,他就马上驾车执行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
兄弟师出击作战,炮弹打光了,急需补充,他与战友一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新街装弹药,连夜送上去。在通过越军直瞄火炮封锁路段时,只能闭灯慢行,终于及时将炮弹送到阵地上。
刹那间,战场上炮声大作,战斗再掀高潮。当时在阵地指挥所里的我还纳闷,战斗打了一天,战场上已经平静了,怎么到了晚上打起来了。后来才知道,白天的出击作战打得非常激烈、艰苦,炮弹打完了,出击的部队还没有撤回来,晚上弹药补充上去后又开打了。
鲜重德送弹药到了25号高地上的观察所
阵阵巨响的炮声,把月亮震碎了,火光划破了深沉的夜幕,阵地上,沟壑里、升腾起一束束光箭。此时,鲜重德驾驶汽车返回经过我营阵地指挥所附近时,我方正在发射的火箭炮阵地遭敌炮火压制,路基和道路两旁不时有炮弹爆炸。忽然,越军的一发炮弹打过来,把路边的一棵树枝打折,飞落的树枝、碎石和弹片砸得车顶“砰砰”直响,火药味钻进车厢里来,呛得他不停地咳嗽。他没有惊慌,双手紧握方向盘,沉着驾驶着汽车走出了危险地带。
往自己连队阵地上送弹药,赶上炮击,他冒着危险,立即投入战斗,为战友擦拭和递送炮弹。
他没有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母亲的遗愿,没有辜负妻子的支持,战后,他带着闪闪发光的三等功勋章返回故里,告慰逝去的母亲和失去爱子的妻子……
在战场上,一封后方的书信,足以让猫耳洞里的战士激动、兴奋好几天。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联谊活动,借助地方上拥军支前的强劲东风激励官兵,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年9月25日那天,我们收到辽宁熊岳农专农科85级4班团支部寄来的锦旗,上面写着“义勇报国志,英明万古存”。第二天下午,我给团支部写了10页纸的回信,信中介绍了我营上战场以来的作战情况和战场生活,没想到学校把我的信作为政治教材在全校宣读,不少学生感动得流泪了。被感动了的学生们给我们寄来了用他们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做的鞋垫和买的糖果。随后,他们不断的来信,向我们倾吐他们对老山军人的羡与崇敬,诉说对社会现象的种种疑惑,谈论对新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展望大学毕业后的人生之路……我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观点,用老山战场上英雄人物的事迹和自己在战场上对人生的感悟,与他们交流沟通,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
看着带着硝烟、带着真挚感情的前方来信,一股回肠荡气的热流冲进了学生们的心房。他们在报纸电台报道中寻找着我们作战的消息,在来自猫耳洞的信件中体味着我们的生活,在寄去的录音中感受着我们的情怀。
年元旦刚过,他们寄来的一盘磁带摆到了我的面前。我当即打开收录机,插入磁带、按下播放键,收录机里传出了学生们新年的问候和祝福声。他们原本是想在新年到来之前让我们听到他们的声音,得到他们的祝福,可他们没有想到邮件到达老山战场需要的时间要比和平环境下长得多。
听着他们对老山战士的理解、赞誉和敬仰,听着他们谈自己的理想、人生和未来,听着他们慷慨激昂的诗和委婉动听的歌,我被这些年轻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蓬勃的朝气、美好的憧憬所感染,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到了年轻人的行列。于是,我利用吃饭的机会,把录音放给营阵地指挥所的官兵听,让大家一起感受后方学生对我们的敬意,焕发战士们的青春活力。
榴炮一连团支部应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小学之邀,为学校派出了不上门的校外辅导员。在年的“六ー”儿童节到来之前,校外辅导员给小学生们寄去了反映老山作战情况的磁带《老山之战》和反映战场生活的彩照和两套小画书。老山小学的学生收到老山战场上叔叔寄来特殊的节日礼物特别高兴,个个拿起稚嫩的笔,给老山上的叔叔写信。一封封充满童趣的信,让战士们激动不已,纷纷表示要坚守好祖国的边疆,让后方的孩子们在和平环境下茁壮成长。
榴炮二连与后方的4所学校1家公司开展联谊活动,利用联谊成果鼓舞士气。
联谊活动架起了前方与后方沟通的桥梁。给联谊单位写信,官兵们的热情可高了。他们利用战斗间隙,在猫耳洞内,点上蜡烛,膝盖作垫,有的拿罐头商标和香烟盒作纸、纷纷给大学生写信,将自己在战斗中的所得所获吐露笔端,移情纸上。而联谊单位、青年学生的来信,让年轻的战士体会到了后方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高机连四班副班长周广武,与西安铁路局新运处团工委挂钩联系,不断向他们介绍作战事迹、战场感受和所见所闻,团工委给连队赠送了两面锦旗,给战士们寄来笔记本、毛巾、贺年片。一封封深情洋溢的慰问信,跳动着颗颗火热的敬慕之心;一件件包含深情的慰问品,表达着人民的理解和信任。在与团工委的联谊中,战士们感受到了后方团员青年的理解,获得了心理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支持,从心底里发出了“理解万岁”的呼声。
在与后方青年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中更加坚定了战士们为祖国勇于献身,为人民甘愿吃亏和宁为奉献死、不为索取生的崇高理想和革命信念。
战士守老山,牵动着万人心,尤其是家人民挚情的书信和慰问品深深地感动着前线将士,激励和鼓舞着前线将士。
年8月11日,我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附有乡武装部、妇联、共青团的慰问信,并告诉我乡政府还准备寄来一面锦旗,20件背心,说锦旗是给全营的,背心要我发给营首长和各连连长、指导员。
8月23日晚饭后,乡政府寄来的包裹到了,我急忙打开,一面做工精致书写着“前方后方心连心”的锦旗展现在我的面前。“前方后方心连心”几个字真激动人心,我跟身边的战友说:“这也是我老婆和我心连心。”背心上“人民卫士”四个红字分外醒目。从妻子的信中了解到,这些慰问品的钱一部分是由乡政府出的,另一部分是由一个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的乡办企业支付的。漂亮的锦旗、雪白的背心,含意深刻的字,不仅是对我,也是对江苏籍参战官兵的慰藉。
参战以来,我们江苏籍的官兵还没有见到来自家乡的慰问品。那晚,我很兴奋,因为我的家乡也寄来慰问品了。小小慰问品,说明家乡人民没忘记我们,它能给家乡的子弟兵带来骄傲,给家乡的子弟兵以力量。
直塘乡政府赠送的锦旗
后来,妻子给我寄来了一张彩色照片,画面上她和她的同事在往锦旗上贴“心”字。通信员张麦明和文书晋良纯看了照片后直夸“嫂子真年轻”。
看着这张很有意境,韵味很深的照片我有点心花怒放。十个月没见妻子的面,现在在照片上见着了,感觉十分亲切。我很得意地说:“我家属和我在贴心。”我当即把这张照片夹在小镜框里放在猫耳洞里的柜子上面,天天看着她。
也是在8月中旬,陕西省慰问团来到芭蕉坪看望、慰问陕西籍的官兵。慰问团在迫击炮连阵地上演出了文艺节目,营长冯学堂带领我营部分陕西籍的官兵接受了来自家乡人民的慰问。听到熟悉的乡音、高亢的秦腔、亲切的问候,大家非常高兴,很受鼓舞,纷纷向慰团的领导表示:决不负家乡人民的期望,打好仗,保家卫国,为家乡人民争光。
进入年的新年,各地的慰问品多了起来。1月6日下午,团下发的慰问品有宁夏、青海、湖北的,后来又有安徽的酒,四川宜宾茶场7箱共计斤的茶。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品,使我们感激无比,决心化作歼敌的力量,以回报人民对我们的关怀。
我们终于盼来了江苏的慰问品。然而江苏的慰问品仅有一条手绢,还不够一人一条;慰问信是一张的普通纸,只有64K大,还不是每人一封。这就是当时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的江苏对轮战一年的官兵的慰问。这样的慰问品,与其他省相比是最差的。我们江苏籍的官兵感到丢人,简直无地自容,让人家讽刺的头都抬不起来。我跟战士们讲,不要计较,好赖家乡人民还惦记着我们。
官兵们在老山打仗,不是为了要什么慰问品,有战士说了,不是考虑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危,老山就是遍地黄金我也不会来。
是啊,战士们在乎慰问品,是在乎家乡人民的情,家乡人民的意,在乎家乡发展成果的展示和体现,是一股浓浓的爱家乡的深情。
当然,战士们是不会因为家乡慰问品的轻薄而影响作战的情绪,只是发发牢骚罢了。一旦大炮一响,什么慰问品不慰问品,一股脑抛到九霄云外,立即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杀敌的战斗中去。
战士在老山,更牵动着父辈们的心。
年12月25日,我收到来自青海大同的一封信。见着发自陌生地址的信,我猜不着是谁给我来的。打开后方知是榴炮二连一班长陈民父亲陈广生写给我的。从他的信中我得知,身为该县保险公司经理的他,不仅鼓励儿子好好打仗,而且给连队干部写信,要求连队把最艰巨的作战任务交给他儿子,让他在战火中得到锤炼和成长。
那年5月份,陈广生退休了,他知道身在战场上的战士们最盼望亲人最想念父母。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到12个乡镇,免费为全县60名参战战士的父母照相,将洗好后的照片连同介绍家里情况的信寄往前线,寄给这60户参战的儿子。
陈广生的事迹被省报、省电台作了报道,他还出席了青海省拥军支前表彰大会,地方各级政府授予他不少荣誉称号。
这些出自陈广生之手的照片,成了弥足珍贵的慰问品。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那些战士手捧着父母的照片,端详了又端详,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着脸上露出笑容的父母,那些战士放心了,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战场上的军民鱼水情年5月23日上午,我穿着背心,挽起裤管,带着营部的部分官兵顶着烈日,在营阵地指挥所附近山坡上的梯田里为驻地杨姓老乡家插秧。
生长在江南鱼米之乡的我,尽管18岁就参军离家,但插秧我是在行的。上中学时学校放忙假,我就回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好的年景,到年底分红时,一个工能分到近1元钱。
夏种时节,插秧是少不了的。插秧前,先要把水田整平,那是很费时费力的活,我挺烦干这活,但这是头道活,由不得你挑拣,跳不过去。秧苗是妇女的活,轮不到我。没办法我只能跟着大男人们干下去平整水田。
田整平了,开始经绳。那时提倡精耕细作,插秧的要求很高,行距用绳子丈量固定,株距用尺子量,点棵数。棵数不能多,多了就密,影响稻子生长;也不能少,少了就稀,影响水稻亩产。前后左右不能插歪了,犹如部队分列式的方阵,齐刷刷,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
开始时,还轮不到我插秧。因为我不熟练,插得慢,后面上来插得快的人会超过你,关了你的垄子,给抛添秧苗带来不便。所以,我只能先干挑秧苗抛秧苗的活,一旦秧苗抛齐了,我就下到绳子隔好的垄子里插秧。
那些老农们大多是自家的叔叔伯伯或是友好的邻居,他们很热情地手把手教我这个可能是将来他们这一辈农民接班人的后生。我也很用心地去体会、实践他们教的方法。为了不使秧行插歪了,后退的时候,脚后跟要直着往后拖;为了插得快,握秧苗的左手要跟随着插秧苗的右手移动,两只手的距离近了就能节省分秧苗的时间。累了,也不能把握秧苗的手搁在大腿上,那样速度会降下来,旁边的人就会超过你。没办法,再累,也只好坚持。
在老农们的示范、追赶、逼迫下,我插秧的技术渐趋娴熟,速度不断加快,俨然是一位插秧老手。
帮边疆群众插秧,我是有基础的。那些北方入伍的战士,从没见过更不要说插过秧了。于是,我就权当老农,也是手把手地教战士们插。其实插秧是开眼活,简单劳动,只要看上几眼就会了。
边疆的稻田不像我们家乡在一马平川上,一大片一大片的;夭六村的稻田都是很小一块一块的梯田,弯弯曲曲,很不规整。因为插秧的要求没有生产队时那么严格,行距、株距大致差不多就行。所以,战士们一会儿就学会了,都能很自如地插秧了。
其时,我营其他连队的官兵也利用作战的间隙,帮助驻地群众插秧。这是我们贯彻中央军委对越防御作战方针,执行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双重任务的具体行动。
一边打仗,一边做群众工作,是我军的优良传统。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打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上战场以后,我们得到了边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我刚上战场的第三天,就和团群联干事走访夭六村被征用地的群众,找队长联系构筑工事的木料。
第一次与身处战争灾难中的战区群众接触,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民族大义、对参战部队的大爱。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满足部队的需要。构筑工事的材料,我们要多少,他们给多少。三个榴炮阵地已经征用了他们的土地,当营阵地指挥所要下移,征用村黄会计家的土地时,这位精明而又诚实的汉子二话没说,什么条件都没提,爽快地答应了。尽管征地有补偿,但边区群众是靠土地生活的,山区的土地资源不丰富,每户分得的能种粮的土地又很少;即使有钱,出山买粮购物也不方便。在战场上,我们看到战区群众饱受战争之苦。
越军炮击,我们的官兵进人猫耳洞防炮,而在地里干活的群众却没处躲藏,看着真让人揪心。
越军的炮弹常常不长眼,尽往民房上砸,伤及边民。我曾在团卫生队看到正在抢救被越军炮弹炸伤的群众,那个场面触目惊心,真让人心痛。
地处边疆的战区十分贫穷落后。我曾不止一次地跟战友讨论过,如若不是考虑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那么贫瘠的地方就是给了越南又有何妨。不能啊!再落后,那也是我们中国的土;再贫穷,那也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除了要保卫她,还要建设好她。
我们在完成作战任务,给越寇以沉重打击,捍卫祖国领土安全的同时,尽我们之能,通过信息支边,智力助民,为战区群众脱贫致富尽心出力。
迫击炮连针对驻地芭蕉坪村群众知识贫乏、信息不灵等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向众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内地农民的致富经验,帮助群众利用本地资源广开财路。他们引导村民对黄豆进行深加工,做成豆腐卖给参战部队,留下豆腐渣喂猪,杀了猪再供应参战部队。即使当地群众赚了钱,也解决了参战部队供应保障的困难。
通过宣传和典型引路,芭蕉坪村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豆腐专业户、养鱼专业户相继出现。在老山地区连降暴雨,道路中断,蔬菜、副食品保障不足的情况下,驻地的豆腐专业户、养猪大户,急子弟兵之急,主动给村附近的驻守部队提供了二百多斤豆腐和两千多斤猪肉,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当战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
在特大洪灾袭击战区时,在高机连一排驻地附近的一家个体户商店面临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官兵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与洪水抢时间,在大雨中奋勇抢救,保住了个体户的性命,也使近元的商品免遭损失。
营部和榴一连官兵在驻地群众拉货物的拖拉机翻车后,立即奔赴出事现场抢救,使遇难群众及时得到救治。并不顾炎热和危险,把摔坏的拖拉机和能用的物品从30多米深的沟底拖上来,减少了群众的损失。
那是在年3月17日晚饭后,我和营部管理员樊军年和文书晋良纯在阵地旁的公路上散步,忽然听到前面有“救命”的呼喊声。我们几个人快步奔过去,发现夭六村一辆拉货物的拖拉机翻到了公路下面。
“老乡,不用急,我们来救你们了。”我一边安慰恐慌不安的老乡,一边叫樊军年和晋良纯分别到我营榴炮一连和附近的炮旅搬救兵。很快,榴炮一连连长吴学光、指导员王文斌带着官兵跑来了,炮旅的几个战士也很快来到现场。
“先救人!"我马上组织人员把受伤的一位老大娘救上来,并拦了炮旅的一辆汽车把老大娘送到我团卫生队抢救。
然后,我又组织大家把撒在山坡上的货物一件一件搬上来,并调来营的指挥车,把货物送到老乡家里。
抢救货物的官兵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他们在山坡上爬上爬下,又渴又累,尽管手中捧着汽水、饮料,但没有人打开喝一口;尽管搬着香烟,但也没有人拆开抽一根。
当被救的群众欲打开饮料、香烟招待大家时,被官兵们制止住了,留下了“不用了,你们挣点钱不容易”的话便走了。
(未完待续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33.html